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历史烽烟虽已散去,但精神的火炬始终在时代传递。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,南昌铁检推出“烽火新声·检影回响”专题栏目,聚焦青年干警视角,通过笔尖、声音、镜头与行动,多维度诠释他们对那段烽火岁月的理解,铭记历史,坚定信念,以伟大抗战精神筑牢检察履职担当。
八十年光阴流转,硝烟早已散尽,但那些镌刻在民族记忆里的旋律,依然能让我们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与力量。一曲曲诞生于烽火中的战歌,是血与火淬炼的史诗,是生与死交织的绝唱,是一个民族在危亡之际的呐喊、抗争与不屈,也是我们回望历史最生动的“有声档案”。
01
《大刀进行曲》
——血肉磨坊里的钢铁意志
《大刀进行曲》的旋律像一把出鞘的钢刀,带着冷兵器时代的决绝与热兵器战场的悲壮——当时的中国军队装备落后,战士们常常手持大刀与敌人的坦克火炮对峙。它唱的是喜峰口战役中“宁为战死鬼,不作亡国奴”的血性,是“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,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”的团结一心,是平型关大捷里八路军战士白刃相接的勇猛,更是“以血肉之躯补武器之不足”的民族韧性。
02
《黄河大合唱》
——民族精神的磅礴史诗
1939年的延安窑洞,冼星海轻颂着光未然的诗稿,在油灯下谱写出震撼人心的《黄河大合唱》。从《黄河船夫曲》“划哟!冲上前”的奋力呐喊,到《保卫黄河》“风在吼,马在叫,黄河在咆哮”的地动山摇,整部作品如黄河奔涌般气势磅礴。《黄河大合唱》以黄河为象征,将五千年文明的厚重、百年来抗争的悲壮、全民族觉醒的力量熔于一炉——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,当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,黄河的浪涛便化作“保卫家乡!保卫黄河!保卫华北!保卫全中国”的怒吼,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精神的最强音。
03
《团结就是力量》
——胜利前夜的信念凝聚
1943年,抗战胜利的曙光初现,《团结就是力量》以铿锵有力的节奏,唱出了“团结就是力量,这力量是铁,这力量是钢”的必胜信念。这首歌诞生于河北平山的抗日根据地,当时敌后军民正面临日军最后的疯狂“扫荡”,“向着法西斯蒂开火,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”的歌词,将民族解放与人类正义事业相连,既呼应着战场的反攻号角,也预示着新中国的曙光。它没有复杂的旋律,却以直白的呐喊凝聚起“军民团结如一人,试看天下谁能敌”的磅礴力量,成为从抗战走向解放的精神路标。
八十年后的今天,当这些旋律再次响起,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其中的滚烫热血和爱国情怀。作为新时代检察干警,要让这些红色旋律回荡在心中,做到履职担当守护正义,凝聚真情服务群众,将抗战精神不断传承延续下去!
文字、编辑:黄珊珊
审核:政治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