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筑
知识产权
保护防线
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
知识产权宣传
2025年4月26日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,从4月20日开始,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正式拉开帷幕,今年的主题是“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”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知识吧。
一、新规解读:知识产权刑事保护“再升级”
2025年4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制定并发布的《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(以下简称《解释》),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、法律适用规则等作出系统性调整,进一步强化司法保护力度。
核心亮点包括:
1
2
3
4
?降低入罪门槛:假冒注册商标非法经营额从5万元降至3万元,侵犯著作权非法获利门槛由10万元调整为3万元,凸显知识产权严格保护理念。
?扩大保护范围:首次明确假冒服务商标(如教育培训、技术服务)的刑事可罚性,新增“电子侵入”“商业间谍”等侵犯商业秘密的认定情形。
?加重刑罚力度:罚金上限提高至违法所得10倍,对累犯、重大灾害期间侵权等情形从重处罚。
?强化技术支撑:引入技术调查官制度,破解网络盗版、数据侵权等新型犯罪取证难题。
二、案例警示:以案释法敲响警钟
龙某等人假冒注册商标案
?案情概要: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,被告人龙某、高某丰、陈某等人合谋,未经注册商标权利人荣某公司许可,购买无商标的防护服及包装材料,自行贴附荣某公司注册商标“医用隔离衣”“手术衣”后对外销售,非法经营数额达58万元。龙某负责采购包材,高某丰等人收购白板防护服,袁某提供收款账户,曾某琴联系生产场地及工人包装。案发后,法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龙某等人有期徒刑并处罚金。
?典型意义:本案发生在《解释》施行后,假冒医用防护服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,通过刑事打击警示企业不得以“贴标翻新”方式牟利,明确假冒医疗防护用品商标的从严打击导向,强化对医疗物资知识产权保护,切实维护了公共卫生安全与消费者权益。
贾某侵犯著作权案
?案情概要:2019年起,贾某通过运营盗版小说App,利用爬虫技术非法获取文字作品5万余部,通过广告推广非法获利59万元。2025年1月,检察院以侵犯著作权罪提起公诉,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、缓刑三年,并处罚金60万元。
?典型意义:该案系新规实施后江西首例对“网络爬虫盗版”定罪的案件,明确未经授权获取、传播文字作品的行为构成犯罪,为数字版权保护提供司法范本。
三、红线意识:刑事风险防控指南
个人防控建议
树立法律边界意识
??拒绝参与盗版传播、网络黑产,不轻信轻松赚钱兼职陷阱。
??自媒体创作需核查素材版权,注明来源或使用CC0协议内容。
规范数字行为
??定期清理云端、设备中的侵权文件,避免无意传播。
??谨慎处理企业敏感信息,离职后不得带走技术资料、客户数据。
企业风险防范
商标使用合规
??注册全类别商标,避免他人抢注;使用商标时需规范标注?标识,禁止擅自变更字体、颜色。
??警惕“在先使用”抗辩条件:需证明至少在商标申请日前3年持续使用且有一定影响。
著作权保护边界
??委托印刷时核查版权归属,禁止承接“盗版书”“山寨设计”订单。
??对员工使用AI生成内容进行合规审查,避免侵犯他人文字、美术作品著作权。
商业秘密管理
??核心技术人员签署竞业限制协议,研发数据加密存储并定期备份。
??发现商业秘密泄露立即固定证据(如邮件、聊天记录),向公安机关报案。
Conclusion
结语
在数字经济与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,知识产权保护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、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防线。《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的施行,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进入“精准打击、全链条治理”新阶段。南昌铁路运输检察院将始终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,深入贯彻落实最高检“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”部署要求,以更高站位、更实举措、更优服务,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南铁检察力量。
供稿丨第一检察部
编辑丨第一检察部
审核丨政治部